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才能真正煥發生機
“南溟吉貝——黎錦主題非遺服飾秀”“織山繡水——苗族織染繡主題非遺服飾秀”“錦衣御裳——宋錦主題非遺服飾秀”“點染華章——影視劇主題非遺服飾秀”……隨著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與現代服飾設計巧妙融合的眾多華服,令觀眾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聯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等單位共同舉辦的“錦繡中華——202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現,傳統非遺與現代時尚碰撞出了閃亮的火花。如何讓非遺煥發生機,并融入現代生活,也成為該系列活動中“振興傳統工藝學術論壇——‘錦繡中華衣被天下’專題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熱議的話題。
與會專家認為,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中國傳統工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態世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理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傳承和振興傳統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大家認為,將傳統非遺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非遺才能真正煥發生機。
“說到遺產,我們總和過去相聯系,認為這是昨天的事,然而它要延續就必須得適合今天的生活。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就是我們的生活,這才是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敝袊鐣茖W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劉魁立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需要重視當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要成為我們今天生活的組成部分,也應該有所普及、有所發展,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在蘇州上久楷絲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看來,對于非遺既要傳承保護好,也要創新發展好。他認為,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并不矛盾,“非遺不能總是活在過去。比如說,傳統的宋錦是非常古樸、典雅、精致的,但是如果放到當下直接來用,未必有人買。因而,在把宋錦的織造技藝很好地保護下來的同時,還要讓它吻合當下的時尚潮流,能夠觸動人們的消費心理,如此才能真正讓它活起來?!薄拔覀儜撍伎既绾伟褌鹘y非遺進行創新,進入當下,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和使用。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薇看來,非遺當隨時代,融入當下生活,未來傳統的服飾要更加生活化,讓更多人看到、穿到、買到。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認為,民族文化在轉化創新中要注重其實用性和保持傳統印記,要注重傳統印記與當代生活相結合,與當代的審美相融合,讓傳統的成為時尚的,時尚的又有傳統的,可以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提高民眾對其的親近感和認同感。
“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終還是要以物的形態來呈現,而這種物的形態背后則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包括我們的哲學思維、美學思維。”北京服裝學院教授郭瑞萍說。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超德則認為,從設計的角度來說,每個國家的設計品牌都會彰顯其自身的美學,我們的設計師也要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現代設計轉換,進而上升為一種呈現國家美學的品牌?!耙诜沁z當中尋找我們的文化DNA,展現中國當下審美的狀態,彰顯文化自信,助力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李薇說。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潔認為,非遺服飾需要一種更國際化的傳播方式,即包括商業的一種邏輯,讓它能夠真正去貼近我們的這個時代的需求、這個時代的審美。廣州工業大學教授、嶺南絲綢藝術博物館館長屈汀南則認為,非遺也好、品牌也好,都需要行業和產業的鏈接,否則保護傳承就是一種小眾的研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表示,紡織非遺在傳承過程當中,需要有新的動能,要有資本和科技的投入,這樣才能跟上整個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在他看來,沒有經濟價值,文化價值難以得到真正的實現,紡織非遺的傳承就會受到阻礙。因而,紡織非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建立市場渠道,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提高紡織非遺在時裝周等活動中的商業轉化率,也可以在藝術品拍賣、電商平臺等方面進行積極嘗試。
作者:王春梅
來源: 《中國藝術報》
上一篇
下一篇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