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陜西的肉夾饃嗎?你聽說過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嗎?你聽說過云南的過橋米線嗎?你聽說過四川郫縣的豆瓣醬嗎?對,你沒有看錯,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的非遺美食。
肯定會有人問,啥是非遺啊,“非”就是不是的意思,“遺”就是遺產,那合起來就是不是遺產的意思唄,可不唄,吃的怎么會是遺產呢。
當然不是這個意思了,“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也就是不是具體的物品的文化遺產,這個才是正確的理解。
在博物館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進行陳列的各種藏品,它們包括文物,就是我們通常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那些陶瓷制品,古籍字畫等等;還包括自然標本,像我們在自然博物館中看到的恐龍化石,植物標本等;當然還包括實物資料,像在一些專門性的或者行業性的博物館中遺留下來的東西,如石油博物館,他們也是會成為未來時代的文物;另一種就是非實物記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啦,像一些舊報紙記錄了以前的生活,以及一張古代普通家庭的照片和錄像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呢,就是像傳統的手藝,技能類的東西,如美食的制作方法,音樂,舞蹈等等。
一說肉夾饃你會想到陜西,一說過橋米線你會想到云南,一說驢肉火燒,你會想到河間或者保定。是的,一種美食的背后都是一個地區或者民族的代表,非遺的歸屬正是一個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特點就是沒有脫離本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民族的個性和民族的一種特殊的審美,就像南方人喜歡米飯,北方人喜歡面條一般,正是這種特點讓他們成為了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就是文化的傳承,無論是一種技藝,還是一種音樂,舞蹈等其他形式的遺產,都代表了一種文化,只不過是以人為載體的文化,非遺的設立就是要讓這些以人為載體的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淵源歸根到底也是一種遺產,也是古人遺留下來的一種經過了人類歷史發展下來的東西,所以我們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要存有一種自豪和驕傲。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限于一個地區,并不像傳統的文物博物館一般,在我們的小地方看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接近于我們人民大眾。
現如今我們已經有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以及縣級,目前我國是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因為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五千年中人民大眾的智慧聚集起來形成了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所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更多。
在我們國家處處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在路邊的街邊攤上的煎餅果子都可能是非遺的一個項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以人為載體,通過口口相傳,手把手教學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入選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但也正因為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較于普通的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不好傳承,沒有人重視,社會的發展也將會把他們淘汰,所以我們也應該更加重視非遺文化,對于非遺文化我們也不應該只是冷眼旁觀,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使它們大放異彩。
我想大家也不希望香噴噴的肉夾饃就此黯淡無光,讓人想到就流口水的過橋米線從此消失在餐桌上的吧。當然非遺不僅僅只有美食,想陶瓷的制作工藝,那些讓人聽到就會余音繞梁三日的民族歌曲,還有那些帶有童年記憶的柳編工藝等等等等。
如果有哪些祖上留傳至今的,以及擁有自己獨特的地區文化的工藝或者其他表現形式的東西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自己申請非遺,讓我們獨特的文化流傳下來。
我們只需要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交給有關部門就可以,相關資料有申請報告:對申報項目名稱、申報者、申報目的和意義進行簡要說明。
項目申報書:對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和瀕危狀況等進行說明。
保護計劃:對未來十年的保護目標、措施、步驟和管理機制等進行說明。其他有助于說明申報項目的必要材料。相關部門會根據一定的流程進行評估和篩選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我們息息相關,也是一種我們作為最直接的文化保護人進行遺產保護,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非遺的傳承。
舉報/反饋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