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園祥音法鼓正在表演。 王在御 攝
中新網天津2月1日電 (王在御)1月31日正月初十,天津市北辰區(qū)雙口鎮(zhèn)政府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搬到了群眾家門口,讓老百姓在傳統(tǒng)民俗中感受濃濃的年味和厚重的文化傳承。
據(jù)了解,在該區(qū)雙口鎮(zhèn)中河頭村黨群文化廣場上,近百名民間文藝團隊成員和非遺民間藝人組成表演隊邊走邊演,劉園祥音法鼓、王秦莊同議踩高蹺、西柳行小車會等項目輪番上陣,鏗鏘的鑼鼓聲引來周邊群眾駐足觀看,頭戴面具,身著戲服的演員們把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引來大家的陣陣喝彩。
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園祥音法鼓正在表演。 王在御 攝
據(jù)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園祥音法鼓建于清道光年間,因其鼓樂齊奏發(fā)出雅韻之聲,代表著祥和歡樂、吉祥康寧,故名為“祥音法鼓”。鼓、鈸、鐃、鐺、镲鉻五種打擊樂器配合演奏。鼓是指揮,“頭鈸”或“頭鐃”與鼓配合為曲牌開頭。演奏形式有設擺和行會兩種。劉園祥音法鼓現(xiàn)已傳承到第六代。
劉園祥音法鼓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劉玉新表示:“劉園祥音法鼓原為廟中娘娘出巡時的隨駕法鼓,后來演變成年節(jié)時期的一項表演活動,以富有韻律的‘祥音’為大家?guī)硇乱荒甑淖8!!?/p>
圖為“漢溝英武少練會”的小演員正在表演。 王在御 攝
據(jù)了解,近代民主革命運動參與者安幸生烈士的故居便位于該區(qū)雙口鎮(zhèn)中河頭村,2021年該村被列為天津市首批紅色旅游景區(qū)。此次非遺展演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紅色鄉(xiāng)村,不僅為鄉(xiāng)村文化振興注入精神力量,也是切實推動“紅色河頭、綠色雙口”示范區(qū)建設取得的明顯實效。
傳承的是文化,感受的是民俗,渲染的是年味,中河頭村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民俗文化展演大放異彩,小車五彩繽紛,裝扮艷麗照人,高蹺表演花樣迭出,背拐、尊走、單腿跳,幾個高難度動作引得村民紛紛連聲叫好,將現(xiàn)場熱烈喜慶的氣氛帶到了頂峰。
圖為天津市級非遺“西柳行太平車會”正在表演。 王在御 攝
鏗鏘有力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小船搖起來,動聽的小曲唱起來,這些精彩的節(jié)目讓今年這個別樣的春節(jié)更具年味,村民的歡聲笑語映襯出對幸福美滿生活和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新期盼。(完)
(中國新聞網)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qū)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yī)學素養(yǎng)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shù)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shù)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shù)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