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文化和旅游部在遺產日前后將集中開展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網絡平臺開展為主,各地的線下活動在服從當地疫情管控的各項要求和規范下舉行。6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對有關情況進行了發布。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有關負責同志發布了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口號和重點內容,介紹了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要特點?!霸朴畏沁z·影像展”活動承辦單位代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介紹了遺產日非遺全國主會場活動的有關情況。
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口號是“非遺傳承進萬家 健康生活你我他”“非遺代代傳 健康常相伴”“傳承文化瑰寶 守護自然之家”,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挖掘非遺在促進人民大眾身心健康方面的典型案例和生動事跡,宣傳非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中的積極作用,普及非遺知識,宣傳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今年遺產日非遺全國主會場活動“云游非遺·影像展”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8大網絡平臺共同承辦,全網聯動,線上呈現,1000余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將在線進行公益性展播,同步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各平臺將發起“走近非遺”“我的非遺手藝”“我的非遺故事”“發現非遺好物”“我身邊的非遺”等話題,讓人民群眾在話題參與、互動直播、故事征集,以及線上大師課等多樣的網上體驗中,共同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業務指導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也將于今年遺產日期間推出延續15年的品牌節目——《我們的節日·2020中國記憶》,節目時長90分鐘,以“多彩非遺 精彩節日”為主題,解讀中國傳統節日的深刻內涵。6月8日起,各平臺相關內容將陸續上線,本次“云游非遺·影像展”及相關活動將一直持續到6月14日。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將舉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啟動儀式。
今年遺產日期間,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商務部流通發展司、電子商務司,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臺將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相關單位、企業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將在各網絡平臺開展銷售活動。同時,各地也將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在歷史文化街區、非遺老字號等場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下“非遺購物節”活動,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當代生活,讓人民群眾在非遺購物體驗中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這次“非遺購物節”的目標是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將支持阿里巴巴集團于6月13日舉辦“非遺購物節”線下啟動儀式。央視新聞中心、人民網也將圍繞“非遺購物節”舉辦網絡直播帶貨活動。
遺產日期間的系列活動還包括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在6月13日、14日舉辦的“良辰美景云端看·名家名曲線上聽”古琴昆曲網絡直播活動,活動將邀請古琴、昆曲名家表演精選曲段。國家圖書館將推出“他們鑒證了文明——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優秀記錄片)系列推廣活動”,并繼續舉辦“非遺講座月”活動,圍繞“健康生活”主題,邀請傳統醫藥、傳統體育及餐飲非遺專家學者、傳承人,推出網絡講座課程。
各省(區、市)均安排了本地區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并統籌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組織各具特色、內容豐富的非遺活動,全國聯動,營造濃厚的遺產日氛圍。比如,河北、湖南、四川、重慶、廣東等20個?。▍^、市)將舉辦本省的線上“非遺購物節”活動,山東、四川、廣東等12個省(區、市)將在歷史文化街區、景區等舉辦線下非遺展銷活動;寧夏將舉辦“非遺進萬家·文旅展風采”——寧夏黃河流域非遺系列展示活動;江蘇將舉辦“云端相約 非遺相守”江蘇非遺云展覽活動;江西將舉辦江西非遺體育、醫藥類項目保護成果網絡宣傳活動;遼寧將舉辦遼寧非遺云直播活動等。經統計,全國各?。▍^、市)在今年遺產日期間將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其中70%以上的非遺活動是在網上舉辦。
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圍繞“健康生活”主題,深入挖掘弘揚非遺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結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杰出智慧和文化傳統。傳統醫藥、餐飲等非遺蘊含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積淀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健康養生的生活智慧和實踐經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傳統中醫藥非遺發揮了重要作用。傳統體育類非遺如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有助于強身健體、緩解壓力、提高人體免疫力,簡單易學,在疫情期間成為很多居家群眾、入院患者和醫生護士的日常鍛煉方式。在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情況下,以傳統體育、傳統醫藥、餐飲等非遺項目為重點開展宣傳展示活動,深入挖掘弘揚非遺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對于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倡導社會公眾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將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聚焦“脫貧攻堅”,通過消費端發力,幫助非遺傳承人實現手藝價值,促進非遺傳承。非遺在帶動居家就業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在受到疫情影響的背景下,支持電商平臺舉辦“非遺購物節”,從消費端發力,有利于幫助廣大非遺傳承人特別是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拓寬銷售渠道,推動復工復產,助力脫貧攻堅;有利于讓廣大傳承人通過市場銷售檢驗自己的作品和產品,及時全面地了解當下人民群眾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技藝,實現手藝價值,促進非遺傳承。同時,非遺購物節也是傳播非遺理念、講述非遺故事的重要平臺,有利于讓社會公眾通過購買、使用非遺產品,認識、了解這些產品背后的非遺,尊重、贊賞傳承人的智慧和技藝,從中感受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
三是貼近年輕群體,用年輕人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方式開展非遺傳播。網絡平臺是年輕群體聚集和活躍的重要社區平臺,今年遺產日活動主要安排在網上舉辦,既是因為疫情影響,也是基于讓更多的年輕人易于接受、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考慮。今年遺產日活動的總體設計安排,充分考慮年輕群體的特點和喜好,比如發起“身邊的非遺”等話題活動,鼓勵年輕人廣泛參與,鼓勵他們拿起手機、相機“隨手拍”,發現和記錄身邊的非遺;推出非遺知識短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直播課等,向年輕群體普及非遺知識和保護理念。年輕群體也是“非遺購物節”的重要參與和消費群體,各電商平臺集中推出的“非遺好物”,既是滿足年輕群體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是讓更多的年輕人在購買、使用非遺產品的過程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采,提升文化自信!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
編輯:李芳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