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我國設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2年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人民共享”。借此契機,鳳凰網房產灣區發起“嶺南非遺說”主題策劃,專訪多位嶺南非遺文化傳承人,探究嶺南非遺的未來發展的同時,也助力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余惠云,有著多重身份。她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會葵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也是新會區第六批拔尖人才與專家、新會區第十六屆政協委員、新會區葵匠文化傳播中心創始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會葵藝傳承人余惠云
她曾先后受邀登上央視《我有傳家寶》《我的美麗鄉村》欄目以及芒果TV紀錄片《尋找煙火里的聲音》,向全國觀眾介紹新會葵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她的代表性個人作品里,有大型葵烙畫《清明上河圖》《錦繡南粵》《粵韻葵風》等。其中《粵韻葵風》《錦繡南粵》作品曾獲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以及中國花卉博覽會金獎。
新會葵藝:千年智慧與文明的結晶
在接受鳳凰網房產的采訪時,她介紹,新會葵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1600多年歷史,蘊含著千年的地方文化的精神特質,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
郭沫若曾用“清涼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奪天工。飛遍寰宇,壓倒西風”的詩句贊譽新會出產的葵扇,給新會葵藝以極高的評價。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像新會葵藝這樣的非遺工藝逐漸式微。一提非遺手工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傳統或守舊,很難與時尚掛鉤。”她表示。
復興與傳承:需要注入新鮮血液
她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央一部部文件出臺,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普及力度,圍繞“以研發非遺項目創意產品為基礎,以宣傳展示和營銷推介為重點,以實現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為目的,積極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傳承保護理念,全面推進非遺傳承保護與市場深度融合發展?!毙聲囈步璐似鯔C,探索傳統非遺手工藝與當代時尚元素的碰撞與融合,出現不少新的作品,也取得優異成果。
但新會葵藝復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她看來,傳承也需要持續發展,她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為新會葵藝注入新鮮血液,讓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和文化瑰寶,重新回到大眾視野,走進人們的生活。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