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在校尉營關帝廟推出“清風明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展覽”。展覽深入挖掘三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清廉文化,依托校尉營關帝廟這座文物建筑,在傳承、延續關公忠義精神和倫理道德品質的同時,揚正氣、樹風氣,用賦有山西特色的非遺資源打造廉潔文化宣傳陣地。
據悉,展覽主題為“清風明月”,由土木華章載廉德、典故風流數廉吏、梨園聲中見廉義、匠心凝萃顯廉心、紅色傳承譜廉新五部分組成,參展作品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作品200余件。這些作品充分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俗、黨史故事、歷史典籍、經典詩詞、人物傳記、家風家訓等蘊含的廉潔元素、歷史意蘊、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通過廉潔文化展品的創作與傳播,為全面建設清廉山西提供文化力量。
記者了解到,展覽所在的校尉營關帝廟位于太原市迎澤區,毗鄰鐘樓古街,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結構為明代建筑,正殿內有關羽坐像;后寢宮有關羽夫婦像,其旁有十二侍女像。展覽將關公忠義精神與山西廉政文化有機結合,不斷深化文化內涵。
本次展覽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太原市文物局協辦,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山西西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3月17日。
(展覽圖片由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關帝廟博物館提供)來源:文旅中國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