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滿寧 通訊員馬弘 吳杰)“作為民間藝人,我們有情懷、有責任、有能力將‘板凳龍’傳承下去。現在,‘板凳龍’的道具圖紙已制作完畢,相關資料收集和授徒傳藝也在有條不紊進行中。”近日,在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文化館,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洪孝向前來回訪的大足區檢察院檢察官表示。
幾個月前,“板凳龍”曾面臨失傳威脅?!按笞銋^共有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5項,區級以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6名……”翻開《大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雖然非遺保護狀況整體較好,但喜中有憂?!半p橋‘板凳龍’、石工號子等現有傳承人年邁力衰,已不具備傳承能力……”大足區檢察院摸底調查發現,部分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存在未制定或實施項目保護規劃,項目資料登記、整理、建檔不全面,未及時推薦代表性傳承人等問題。
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監督行動隨之展開。2022年5月,大足區檢察院對上述線索立案,并向有關部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其履行轄區非遺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督促保護單位制定具體規劃,及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收到檢察建議后,有關部門對該區73個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逐一排查,督促27個鎮街制定非遺保護年度計劃,并邀請相關專家及代表性傳承人制定搶救性保護工作方案。
竹雕、剪紙、棕編……2022年9月,在大足區檢察院、區非遺保護中心聯合召開的座談會上,相關鎮街負責人一一介紹了非遺保護項目進展和保護規劃。會上,李洪孝當場表示,他愿意“跨界”探索,擔起傳承“板凳龍”的使命。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雙橋“板凳龍”搶救性保護工作方案》順利出爐。根據該方案,相關單位將籌集資金5萬余元,用于收集資料、制作道具及文化匯演等傳承活動。
此外,記者了解到,大足區少數非遺保護缺乏規劃、部分項目保護單位不明確等問題已得到解決,相關非遺項目搶救性保護也取得明顯成效。
“希望檢察機關繼續能動履職,加強對非遺項目及傳承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助力更多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贝笞銋^政協委員張宣梅說。(滿寧 馬弘 吳杰)
(檢察日報)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