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衡陽市把“活態傳承”作為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重中之重,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師傳藝支持計劃,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校園,幫助未成年人開闊眼界、提高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不僅記錄著歷史,也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分布非常廣泛。但是,受現代文化快速崛起等因素影響,非遺文化的傳承還存在不少問題,甚至面臨后繼乏人的尷尬處境。為守護好這些文化瑰寶,近年來各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比如,撥付專款修建非遺文化博物館、陳列室,申報非遺傳承人項目,組織專業隊伍搶救性發掘等。
從傳統的非遺文化保護方式來看,收藏或陳列方式固然能對非遺起到保護作用“活態傳承”讓非遺重現生機,但無法充分釋放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魅力。“活態傳承”方式則不同,其重在喚醒非遺、激活非遺,通過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多種方式,不僅讓沉睡民間、收藏在博物館的非遺活起來、會說話,而且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自覺走近非遺、了解非遺、喜歡非遺。
保護與傳承非遺的目的不僅是堅守傳統,還要使其永葆生命力。可以說,“活態傳承”創新了傳承方式,能夠讓非遺更多融入時代元素,更好地融入現代百姓生活,重現生機與活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徐友才)
上一篇
下一篇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