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最憶是宜昌”為主題的三峽非遺旅游周在宜昌市點軍區拉開帷幕,作為第十二屆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系列活動之一,此次活動不僅向世人展示了極具宜昌特色的文化饕餮盛宴,更是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邁出了創新式的一步,讓非遺文化走向大眾視野。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古老且極具生命的地域性文化記憶,在幾千年歲月的打磨下,逐步積淀形成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們一代代先輩,將炎黃血脈凝結其中,傳承至今。如何傳承好、弘揚好、發展好先輩們給我們留下的非遺瑰寶,讓非遺“不遺憾”,擺脫生存之困、斷層之困、保護之困,讓非遺從“孤芳自賞”華麗轉身為“群芳爭艷”,并非一日之功,更需要久久為功。
非遺傳承,就是要跳出因循守舊的思維,在保留非遺本味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型創作,讓非遺文化“活”起來。此前,宮廷劇《延禧攻略》火爆熒幕,劇中娘娘頭上的繡花飾品以小巧精致的外觀走進大眾視野,而繡花正是來自繡花非遺傳承人——趙樹憲,他在堅持傳統工藝的前提下,將宮廷繡花創新為乖萌俏皮的動物造型,讓繡花工藝枯木逢春,老樹發新芽。文化創新并不是按照現今的價值觀和審美標準去全面“改裝”非遺文化,而是幫助這些文化進行創新型轉化和發展,不斷地去迎合當代的價值觀和審美標準,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迎合,從而不被時代邊緣化,讓非遺文化能“活”的下來、傳得出去。
非遺之所以珍貴、稀有,歸根結底是文化傳承人追求極致、精益求精、精雕細刻下的匠人精神。“東方雕塑廠”創辦人——陳淑珍,每一次的下刀都追求極致,塑造了諸多栩栩如生,帶有濃郁鄉土風情的人物形象,用匠心給每一團泥巴注入了生命。所謂匠心,不是偶發的靈感迸發,也不是空有情懷的號召,它的前提是堅守與專注之道。正是一位位同陳淑珍一樣,追求極致的“非遺人”日復一日地精雕細琢,才讓“泥香”飄落全國各地,飄入千家萬戶。
挖掘市場,打造傳承生態圈。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市場的保駕護航。大多非遺技藝傳承人,沉寂于技藝的精雕細琢,因創造不出經濟價值,面臨后繼無人、瀕臨消失的窘境。打開市場,做到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統一,才是順時代之舉。例如花西子同心鎖口紅,將雕塑技藝運用于化妝產品,打破傳統口紅在造型的束縛,迎合了萬千女性的審美;又如當前在火爆全網的漢服,運用“互聯網+非遺”,迎合了年輕人喜好,經常出現“秒上架、秒脫銷”的盛況。加強文化和商業的有機融合,讓非遺文化創造出經濟價值,并逐步培養起消費市場,將數量龐大的網絡消費者變成非遺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形成良好的非遺文化生態圈,讓非遺產品開出經濟之花。
發展并傳承好非遺文化,必須在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找到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高速公路”,規避文化傳承“路障”,規避非遺式“非常遺憾”,為非遺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助力非遺“活態”傳承!
稿源:荊楚網
周承澤(宜昌點軍區)
作者/來源:荊楚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
(4)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二者區別在于: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非物質”性,這是二者本質的差別所在。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推動“大思政”教育創新的重要嘗試,旨在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歷史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實踐深化認同,在云岡文化的浸潤中汲取前行力量,立志成為兼具醫學素養與文化情懷的新時代健康守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字藏品app設計了3D展示的功能,借助虛擬技術,將文物等珍貴的文化遺產進行高效、準確的展示。數字藏品app收錄豐富的文化遺產信息,無論是文物、書畫、音樂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和360度展示。數字化文化遺產是一種全新的文化保護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